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直播镜头下,画家万娟专注于北海公园的花草写生,以水彩为媒介,围绕叶片结构、色彩层次与画面虚实展开创作。她未追求宏大场景,而是聚焦花草的生长细节,用真实的技法讲解与实操演示,让观众看见中国画如何还原自然草木的灵动质感。
写生初期,画家万娟观察眼前花草的叶片形态,指出“叶片它有些边缘的地方是有那种干枯的感觉,可以增加一下叶片的丰富度”。她同时提到“注意这个叶片,它整体是长得还是非常规则的,所以在画的过程中呢,可以适当的给它增加一点变化,不用那么的规则,不然它会看上去有一点点太呆了”。在水彩创作中,她用干笔蘸取淡赭石,轻扫叶片边缘,模拟出自然干枯的质感,同时打破叶片的规整排列,让每片叶子的朝向与形态略有差异,贴合实景中草木的生长状态。
关于叶片的生长逻辑,画家万娟强调:“叶子有一点点就是像花心一样,就是它是围绕着中心去画的。所以画的过程中一定是要遵从它的一个自然结构,在这个结构的基础上呢,我们可以增加一些颜色轻重啊,干湿上的一些变化”。她先以淡绿勾勒叶片的中心主干,再顺着主干向四周铺展叶片,过程中根据笔上颜料的余量调整颜色深浅 ——“随着笔上的颜料越来越少,所以颜色也会越来越淡,我们画的过程中,有的时候叶片的变化也可以这样,以一支的方式给它拉开”,通过这种方式,让叶片在围绕中心生长的同时,呈现出自然的色彩层次,避免画面扁平。
处理画面虚实关系时,画家万娟提到“左边就是像后面一层,整体是一个虚的,然后以这种线条和点的形式和这边的整片的花形成一个对比”。她用淡墨与浅绿以快速笔触勾勒左侧远景的细碎草叶,不做过多细节刻画;而对右侧近景的花簇,她则用稍重的颜色与清晰的笔触细致描绘。同时,她在画面下方留出空白,“画面的下面是一块留白,就是当做是地面”,通过“近实远虚”与“留白衬景”的搭配,让画面既有层次又显透气,贴合中国画“虚实相生”的特点。
画家万娟始终围绕“还原眼前实景”展开创作。整幅细碎花草中国画,以对叶片结构的尊重、色彩层次的把控与虚实关系的处理,还原了北海草木的生动模样,也让观众通过真实技法,读懂中国画与自然共生的创作逻辑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entok.com.cn/variety/6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