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>>综艺

一笔一世界——清华美院直播解锁中国画“写生、临摹、创新”三重门

近日,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推出中国画创作主题沉浸式直播,艺术家马楚航以 “林籁起” 展览为依托,从写生的 自然之真、临摹的 传统之深” 到创新的 当代之活,层层拆解中国画的创作逻辑。直播中,既有笔根带水点虞美人的细腻技法,也有 生宣画工笔” 的大胆突破,让观众在云端读懂:中国画的生命力,在于守古法不泥古 

 

写生是我的视觉日记,每一笔都藏着当时的感受。直播中,马楚航老师拿起一幅西双版纳小花的写生稿,向观众讲述 捕捉陌生感” 的重要性——在北京少见的热带小花,其独特的形态的成为创作的新鲜灵感;而虞美人写生中,单幅画面包含开花、盛放、凋谢的全周期,用饱含水分的笔根点写,才能画出南方湿润的气候,让花有呼吸感’”写生不是照搬,是筛选——挑最打动你的部分,用笔墨讲出来。” 马老师的这句话,让观众明白:好的写生,是自然之真艺术之美的结合。

3.JPG 

十六花仪图临摹作品 马楚航

临摹要临旧如旧,更要读懂古人的用笔动作。” 在临摹展区,马楚航老师以徐渭《十六花仪图》为例,详解临摹的细节密码:徐渭善用水,芭蕉的垂叶、竹叶的飘飞,皆通过墨色的晕染呈现;临摹时不仅要还原线条,更要研究从外往内还是从里往外运笔,才能重现原作的气韵。马老师强调,临摹不是复制粘贴,而是通过笔墨与古人对话,提炼出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——这正是最大功力打进去,最大勇气打出来的真谛。

4.JPG 

绿野 马楚航

创新不是凭空想象,是在传统基础上破局” 马老师以《绿野》为例,南方雨林的生态场景中,尼古拉荷马兰的大叶与蕨类的细碎形成节奏对比,蝴蝶的动态元素让画面起来——传达“创新都源于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传统笔墨的掌握”的理念。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以沉浸式直播为桥梁,让“一笔一世界”的中国画智慧走出展厅、走进大众视野,既让观众读懂“守古法”是传承的根基,更让大家看见“不泥古”是创新的灵魂。而马楚航老师笔下那些带着自然呼吸、藏着传统脉络、闪着当代光芒的作品,也悄然印证着——青年艺术家正以自己的探索,为中国花鸟画续写着既有千年文脉底色,又有时代鲜活气息的当代叙事,让墨韵生宣间的生命力,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entok.com.cn/variety/652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