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>>电视

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:周书杨笔墨染古意,日坛盛景入画来


近期,青年画家周书杨携毫墨走进北京日坛,在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直播间开启沉浸式写生。让日坛的古意与山水的气韵在宣纸上碰撞交融,邀观众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笔墨之约。

图片1.JPG 

作为 “五坛八庙” 之一,日坛承载着古人对太阳的崇敬与祭祀文化。在古代,太阳与月亮皆是古人尊崇之物,日坛作为祭祀太阳的场所,其 外圆内方” 的建筑结构,曾是古人举行祭祀仪式、摆放贡品的重要空间。周书杨特意选择日坛旁的石坊作为此次写生的核心对象。周书杨介绍,古人对石坊情有独钟,源于其独特的实用价值 —— 古人喜爱驾舟游玩,但湖面风浪易使船只摇摆,不便在船上作画、喝茶、聊天,而以石质建筑为基底、三面环水的石坊,能稳稳立于湖畔或江边,成为古人雅集、休闲养性的理想之地,也因此成为皇家园林中常见的建筑景观。

 图片2.JPG

在创作思路上,周书杨有着清晰的规划。这座石坊由 “一个亭子、中间长廊、一个较高的亭” 三部分构成,三者形制各异,一个稍宽、一个偏矮、一个较高。为突出石坊的层次感,周书杨计划夸大三者的形制差异,让画面更具张力。视角选择上,他兼顾中国画 散点透视” 的特点,虽身处仰视角度观察,却设想自己凌空于石坊上空,以俯视视角刻画同时,考虑到仅画石坊会使画面单一,他还将把石坊周边的石桥、假山纳入画中,践行中国画 面面观、步步移” 的创作理念,让观众透过画作能感受到 卧游” 其中的乐趣,仿佛亲身漫步于日坛景致之中。

 图片3.JPG 

在具体笔墨技法上,周书杨秉持 “写生以生为主” 的原则。描绘建筑时,他会特意弱化线条的实感,让画面更显空灵;对于部分建筑结构,还会进行主观变形,他强调,勾勒房屋轮廓时,绝不会让线条严丝合缝,而是有意留下 呼吸空间,让建筑在笔墨间更具生命力。

 图片4.JPG

此次《书画里的中国》第三季日坛写生直播,通过北京时间客户端实时呈现创作全过程。观众不仅能亲眼见证一幅山水画从构思到落笔的完整历程,还能跟随周书杨的讲解,读懂石坊背后的历史文化、园林美学以及中国画的创作逻辑。当日坛的实景与画中的景致相互映照,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在笔墨间尽情绽放,也为传统山水画的当代传播注入鲜活力量,让更多人在古坛与丹青的交融中,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://entok.com.cn/TV/68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微信号:13588888888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